文章存档

怀念朗读

2010-04-17 23:30
   有那么一段日子,我一手牵牛一手拿书,不想我琅琅书声也感染了牛。它总在吃草的间隙抬起头来,若有所思地将我注视,如同一位大智若愚的圣人。后来真正进了学堂,我们多趁曙光乍现之际,冲出校门,散在田间,各捧一两样书本,争抢着破开喉咙,直至声音发涩声带乏力了,才想着早饭也该来了罢。   后来我才悟得,朗读原是极好的运动,极好的补品,极好的灵丹。它让我胸胆开张,神清气爽,即使是一张脸,也饱满丰润;一对儿眼睛,也活泼泼顾盼多姿。那时我说,我劲儿大着,我不怕你们十个百个。他们问我,你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,你劲儿从哪里来?我大笑,我说这不简单?它从嘴上来,这嘴上的真功夫,可是磨练

白 云 低 飞

2010-04-15 22:48
  去年今日,也看梨花。那时的梨园,老牛缓缓穿行,每一步踏踏实实,由着老人悠悠地踱。 又来了,还是白灿灿的一片。不过在微弱的阳光与沉静的山体映衬下,约略带一点暗色。随众走了另一条路,迎春花与闷头花夹道,偶尔要碰见破旧的篱笆,圈住鸡鸭的欲望。七里香还没有开放,只敢拿一串串青绿,与灼灼桃花争艳。 人们匆匆忙忙拍照,在树头,在花丛,也有在坟堆旁,在草桩前的。干枯的谷草被扎成人的模样,很精神地站立开来。一间小茅屋,双脚跨住两个坟头,横卧的几根树干,曾经作了果农的床铺。相机留下的,大都是一张张喜悦的脸,隐隐含几分沉思,以大地的杰作为背景。 爬上高高的山头,沱江意外地流过来,果然如带,依稀有如泣

天外红云

2010-04-15 01:33
 这天正好傍晚,微雨才过,天空似有红云。我信步渡过桥头,恰遇一座亭。亭那边衔接一排悠长的竹廊,亭这边四角上扬,照得见颇有红云的天空。 我坐亭下,背靠竹椅,双脚也闲闲地盘起。四下无人,我闭了眼睛,意欲尽情享受这一份寂静。蝉子却急起来,蝉声将我紧紧围裹。这是秋天的蝉,我不见它们的形影,我想它们也该蜕化了罢,所以这叫声,或是天鹅之歌,挣出它们最后一回绝响。 我听蝉,蝉子即将涅磐,我还在一亭之内,挪动不了半分躯壳。蝉声消歇的一瞬,流水潺潺地润过来。流水就在我的座下滑淌,流水说高不高说低不低,流水显然是从群山峻岭中流来,流水显然要流向它并不明朗的前方。这是秋水,我说,秋水无声呐。 我挤开双目,

为了清洁的心灵(一篇序言)

2010-04-12 20:26
 人生天地之间,我想从最初的一刻开始,人就因为道德的心灵与动物区别开来。不管孟子与荀子就天性的善恶进行过怎样的争辩,我都顽强地相信原始人类的真诚与善良。 追寻人类精神嬗变的足迹,大致从远古极为本色的状态,渐渐打上了后天的烙印,后天功利的或邪恶的因素不断侵袭,人便一步步远离本性的特征。所以中国人说,上古争于道德,中古争于智谋,当今争于力气。其实这是极为恰切的论断,清晰地展现了道德下滑的显著脉络。只是争于力气的时代,早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;当历史演绎到今天,仅凭想当然的估量,人类即已丧失了更多珍贵的领地。 事实也正如此。因为物质化的进程,人们愈益重视实在的得失。国家往往恃强凌弱,集团往往弱

我教一个小学生

2010-04-08 22:40
  我答应一位母亲,帮助教教她的儿子。 我乍见之下,感觉这个四年级的小学生,灵性,大方,又有礼貌,必定费不了多少力气。我首先与他约法三章,要求逐渐养成一些习惯,比如“坐有坐相,站有站相”,运动时就尽可能地舒展筋骨,朗读时就全副身心地投入,等等。接着提及几条具体的做法:每周至少有五天,每天至少做三样——照字帖练习一两个汉字,照生活记录一两点见闻,照书报摘录一两句文字。他规规矩矩抄下这些条款,很快在第一周落到实处。尽管并不见得他用心、用力的很大程度,但我仍然感动着,因为他毕竟大体做到了,自然算得一个良好的开端。 然而好景不长。尽管我反复强调灵活简易的方法,他却乐于死守课堂而来的呆板模式。

学习的精神

2010-04-07 21:53
作为师者,或许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叫人学习再学习。可是少有人们懂得,学习并不主要是一段过程,也非单纯为了几颗知识的果实;学习的要义只是在于,它贯穿了一种精神,而后又强化了这种精神。   精神最原始的动力,必然首先表现为需要。这需要一面是指切近的急需之物,一面是指遥远的待用之物。那么在动力这一步上,我最为不屑一顾的,便是有人力图要把它们割裂开来,好像喝一碗稀饭,与五十年后当总统,压根儿没有半点关系。我以为此时你最细微的举动,都要与未来的造化相关联,譬如这会儿唉声叹气,可能终生都会唉叹不止。于是学习的动力的精神,却是要把极小的与极大的、极近的与极远的需求链接,达到如此一般的状态:如果你磕瓜

泪下

2010-03-30 23:40
  真经一卷人登仙,隔师重洋泪如川。 誓争分秒济乱世,不负众生不负天。 3-26 

我拿什么教人

2010-03-30 23:39
   好为人师,似乎出自天性,更恍惚记得,好几世都曾做先生。百年以前,先生教人,各有道统、规矩与技艺。六十年来,先生做不了教师,教师更不配称先生。我乐以教人,又无意充当奴才、犬儒或刽子手,那么我拿什么教人? 一言以蔽之,教人以道。道是真道:以诚,以仁,亦以忍;立德,立言,亦立功;通人,通地,亦通天;识今,识古,亦识命。道之于我,正心在心法,修身同修命,著文以济世,处事重益人。具体言之,则在生命终究为何而来,内心终需何等标准,身体如何可致长安,识见如何迅速长进,功利怎样不求自来,幸福怎样伴随始终。故我之教,主体有四:一为心性标准,二为言行习惯,三为阅读取向,四为自学方法。据

逆 流

2010-03-30 23:38
  死水起微澜,赤潮梦长安。 德败余残喘,还魂无仙丹。 大旱灼百姓,暴尘覆千官。 盲人骑瞎马,谁言天地宽?

危 墙

2010-03-30 23:37
  尘封千古至今茫,立锥三尺忘归家。 天地惊变十年整,举世酣醉雾里花。 身倚危墙慕大厦,心随赤潮羡乌纱。 无爱无恨慈悲泪,欲救难救井底蛙。   2010-3-17
条目: 11 - 20 共 282
<< 1 | 2 | 3 | 4 | 5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