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须反省,我的表达为谁

2010-01-22 11:40

  我乐于表达,自儿时开始。首先表达想象,稍后表达文思,稍后表达思想。至于今日,文字虽层出不穷,却又觉这浮躁的世界,并不容易承载我的思量。换一句话说,也许我的知音,当在中古或远古,抑或未来。至少当下,读者虽多有肯定者,却多从感觉的表面断言,很难悟会其真意。究其原由,或者因为我的表达存在障碍,未能合乎喜闻乐见的形式;或者因为当前时代的需求,与我所能提供的资源大相径庭。

  东游以来,我截断了过往的所有痕迹,既不拿原有的文字示人,也不多谈历程的背景。这得留待将来。一则是六七年来的重要作品,共计七部,百余万字,都不在我的手中;它们由一种变异的力量掌控,唯恐其见得阳光,便要唤醒许多人心。一则是六七年前的东西,于我今日的视界,显得过于青春与意气;我在饱受历炼之前,即如今日养尊处优的许多人家,只能在闲适的状态里无关痛痒地呻吟,全不能关涉人生及人类的要害;或者说,那时我是以自我为中心,以倾泄及功利为取向,纵有些许忧戚天下的念头,却也出自书生习气、文人陋识与盲人瞎语。

  感谢苦难,尤其是追求真理与天性所致的苦难,一如醍醐灌顶,陡地洞开一扇窗口,让我识得五千年文化的本质与来由,以及此后生命及人类的必然走向,当前生命及人类的根本症结。不过,这都还在浅层。唯因表达给时下的人们,我才如此这般地述说。苦难带来这种结果,苦难却不能为我所承认。它们是强加于我的,它们与文明的规则、幸福的真谛完全悖谬,是主流世界的反动与一个时代的耻辱。其实,即使没有这种苦难,我同样会走向文字与思想的成熟,走向了悟真理与信念的彼岸。因为我的善性与神性早已启蒙而出,依凭其中任何一件,我都可以直达自由自如的胜境。

  我不能不重起炉灶。一边从故地出走,不在一个虎视眈眈的环境里时刻面临安危。一边重操键盘,敲击崭新的字符。即使面对键盘,我也陌生多年。此前我是最熟悉不过的,但我在苦难笼罩的漫长岁月,只能用纸笔书写,而且只能用圆珠笔,用特制的信笺纸。不过现在,一切都发生了变化。电脑又成为我得心应手的工具,包括万物与人事,都能重新在我眼前自在地流淌。

  我曾经面对四壁发愿:一旦重振旗鼓,势必将一日当成两日来过。自去年六月东游,迄今已近一年。我时日的价值是否倍增,我不可妄语。但我约略可以欣慰的,则是两本新书已经出版,第三第四本正在进行,此外尚有许多诗词、散文、论文及其他一些篇章成就。我不是为了罗列数字,我更重视其特质。虽然在更新的读者群中,没人知道我曾经是谁,也难知道我将来是谁,但仅仅因为文字的某些特质,我和他们的沟通便极深切,便极敞亮。

  东游三个月后,我也开始在网络发文,尤其是搜狐。起因在于邂逅一位同事,就在我办公室的对面,长于诗词,且多在搜狐上张贴。我却并不自视为一个网络写手,也不想被网络通俗的环境同化。我在每一时刻都极明确,我为什么而来,为什么而写,为什么而与更多生命结缘。当然原由也简单,不过是想启蒙善性,启蒙神性,重塑文化的纯正品位与心灵的完美境界。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,它需要全部有此良愿有此追求的人们参与。我不是首倡者,也不是终结者。传统几千年来的先贤志士,都在做这么一件事情。当今一切正气犹存、道义犹存、良知犹存、终极关怀犹存的人们,也都在做这么一件事情。我只是这浩荡大势中的一粒。仅仅因为另有更为浩荡的潮流,前者的浩荡才显得暗淡,萎靡,弱不禁风。当然后者的浩荡,因其以娱乐第一、自我第一、功利第一、倾泄第一,所以迎合了大众的浅趣、惰性与浮心,所以蔚为大观,汪洋恣肆。

  我不承认这会落得曲高和寡的笑柄。虽然,我的长篇《不明飞行》粘贴过三分之一,并没获得踏实的反馈;我的《中外教育故事经典》,香港版比大陆版至少提前三个月;我在网络上的影子很少,影子为人所关注的机会更薄。但是,我知道这一切表象背后的原因:另一种潮流尚且强大,它几乎压住了所有挣扎于尘世的身心,逼迫它们只能、只敢在沉闷而封闭的笼子里手舞足蹈,浅酌低吟,可有可无,可笑可泣。而其骨子的深处,谁都渴望圣人以为师、君子以为友、同道以为事,谁都期待他者善良、自我清醒、举世明朗,谁都切愿信念沁入肺腑,神灵无处不在,真理时有所闻。这就是基础,最强大不过的平台,人类堕落至今也没能湮灭的本性。

  我将《不明飞行》界定为长篇奇幻,其实仅仅是为了符合世俗一般的标准。它实质是在揭示所有不明之物的本相,而且这本相并不以当今人们的曲解及猜测为转移。也就是说,它尽管以小说的面目展现,以奇幻呼应,它却并非虚构、杜撰、无中生有。谁如果想要深究这类现象的本质,或许当前,只此可以切近真相。

  我编一套“大成”教育丛书,《中外教育故事经典——成就伟大嬗变的学习智慧》只是第一本。看来不过是本故事集,实质它的理念与架构,都不从俗套与窠臼中来。尤其是教育诗,虽系作者自题,却与漫画、故事切合得紧,更与当代所紧缺、未来所亟需切合得紧。

  包括它们,包括我其它的任何文字,都贯穿了同样的主题,都为了同一种善愿。我虽只是我自己,我却必定相信,我从不缺少知音,从不只似一潭死水。即使面对空气发声,也能听见广袤的回音。